中元節香火漫漫,到大山腳見識一層樓高的大士爺!
每逢農歷七月,檳城各街區都會配合中元節的到來開始搭起帳篷,裏面供奉著一尊大士爺(又稱鬼王)。在這個月份,四處都可看見紅彤彤的歌臺,街邊常有祭品和漫天的冥紙,空氣中散發著清香和元寶蠟燭燒過的味道。檳城既是華人最多的州屬,一年當中最不缺的便是華人節慶,而且華人對傳統節日的祭拜工作非常看重,因此那隆重的陣仗常是吸引遊客駐足圍觀。如果你想看檳城中元節慶典,只要在大街路頭(Lebuh China)附近走走便會看到。假設你有時間,不妨前往大山腳,看看足足有一層樓高的大士爺。
照片取自光華日報
農歷七月十五中元節是道教的說法,佛教稱它為盂蘭節或盂蘭勝會,民間則直接將之稱為鬼節。中元節是孝親敬老、拜祭鬼神祈求平安及百業興隆的節日,所以善信們相信要在住家、商店、工作地點或本身做生意的地區膜拜才會靈驗。檳城華人慶中元的歷史可以追朔到150年前,在80年代或更早之前中元節祭祀活動相當熱鬧,約有200多個街區在同一個月祭拜20至30天,市區內可見許多戲班搭棚建臺,表演各個籍貫的木偶戲或戲曲,而棚內定然是威嚴的大士爺紙紮金身,案前都是當地居民奉上的供品,香火鼎盛。
照片取自Culture Guru文化達人
大士爺亦稱為鬼王,陽世間的亡靈都歸祂管理,信徒相信祂會在中元節期間維持民間秩序,不讓亡魂作亂,擾亂民間。因此,信徒除了祭祀祖先,也會在路邊祭拜孤魂野鬼,希望“它們”吃飽喝足、收了衣錢財物後不會在陽間搞事。
在檳城最受矚目的中元節慶典當屬大山腳埠眾盂蘭勝會,該區居民自1964年起便慶祝中元節,當時大士爺的紙紮金身只有6尺高,隨後他們每年都會為大士爺增高1至2尺,後來以寸增高,直到今年大士爺紙紮金身已有27尺7寸高!
照片取自中國報
大士爺金身於農歷七月初一坐鎮在大山腳埠眾盂蘭勝會大士爺寶殿,初二晚上舉行大士爺聖爐請爐儀式,初三早上舉行開光儀式,之後便展開長達15天的慶典,隨後在農歷七月十五晚上10時焚燒,恭送大士爺回鑾。
恭送大士爺回鑾當晚,當地居民定會一起出動,手持清香膜拜後,便陸續將供品和冥紙堆在馬路上和大士爺的紙紮金身一同焚燒。這場盛事往往會吸引海內外遊客前去參觀們,現場擠滿黑壓壓的人潮。
照片取自JohnShen Lee
檳城華人慶祝中元節已有百年歷史,因此檳州政府有意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,這不僅對檳城是一種肯定,同時也可保存中元數千年的膜拜儀式及文化。
大山腳埠眾盂蘭勝會大士爺寶殿(在伯公埕附近)
地址:Jalan Pasar, 14000 Bukit Mertajam, Pulau Pinang.
Lebuh China
地址:Lebuh China, George Town, 10200 George Town Penang.